英国生态城vs中国生态城
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“人与生物圈(MAB)”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,一经出现,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。前苏联
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,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,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,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。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,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“住所”的关系,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,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,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、修复、维持和发展的能力,使人、自然、环境融为一体,互惠共生。
欧洲持续多年的工业革命,曾经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——伦敦的“杀人烟雾”、德国的酸雨、挪威的污雪,都曾让人触目惊心。不过现在,忘了这些吧!三百多年之后,英国已经“痛改前非”,在环保建设上先走一步。据英国《卫报》的消息,到2020年,英国将有300万家庭入住新建的生态城镇(eco-town),每个生态城镇的规模不超过2万户。换句话说,在未来12年之内,英国将兴建至少15个大规模的生态城镇。照目前的经济指标算,每建造一处生态民宅,平均成本约在30万英镑左右,300万户的投入可想而知。由此可见,英国政府对于生态城镇建设真的是下了莫大的决心与“狠心”。
相关评论: 我要评论
英国《星期日电讯报》:英国首个“生态城”规划在多个环节缺乏环保设计。批评者说,“生态城”并非“绿色 ”。
奥皮克说:“政府不是保证我们所有城镇都是可持续的,他们的计划是利用‘生态城’的‘绿色表面’绕过规划 体系,并且不理睬地方社团的呼声。尽管他们说新的建筑是对生态友好的,但我们知道,这些住房将仅能满足适 度的环保标准。它们显示的整体概念仅仅是‘漂绿’(greenwash)。
理查德•罗杰斯:“我认为生态城是政府最大的错误之一。它们不可能达到环境可持续性。绿带的保持是非常重 要的,我们应该围绕公共交通增加密集度,在公共交通上投入更多资金。”
“生态城之父”艾洛·帕罗海墨认为,第一个真正的生态城将诞生在中国。“欧洲国家很需要生态城,但建设的过程很缓慢。通常要讨论几年,然后大家再各自坚持不同的意见,达成共识需要很长时间。而在建设过程中,经常有所‘妥协’,结果建成的只能算是10%或20%的生态城。”帕罗海墨说,“相反,中国建设生态城的速度、热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我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真正生态城的国家。”
“生态城之父”艾洛·帕罗海墨:目前,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生态城建设,但中新天津生态城不论从理念定位 还是发展趋势上都是超前的,特别是从规划的编制及前期项目的进展速度方面,甚至比欧洲还要快。
“生态城之父”艾洛·帕罗海墨:建设速度令人惊讶、规划方案令人兴奋,中新天津生态城不是在建一座城市,而是要形成一个品牌,首个生态城将诞生在中国。
中国战略发展伙伴(ChinaStrategicDevelopmentPartners)的创始人和常务董事理查德说:“我总是惊讶于生态城市在中国看上去是如此简单易行。起初,人们鼓吹这是中国在实现对环境保护的承诺,似乎再多的溢美之词都不够;然而不久,它们又如流星一般陨落。”